泽州在线(泽州司法局: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夯实以人为本矫正根基)
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确保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提质增效,泽州县社区矫正中心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着眼于“以人为本、、由内而外”的工作理念,在坚持监管执法严格规范化的同时,着力改变被动式管理的困境,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和矫正力量,探索创立了“1234”心理矫治工作模式,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泽州县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1”——打造1个高标准心理矫治工作平台。
在泽州县妇幼院挂牌成立泽州县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站,借助泽州县妇幼保健院的雄厚实力和专业优势,与泽州县心理咨询师协会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力量弥补我县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场所有限、专业人才及专业设备不足等问题。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站使用面积约 128m²,内设有会谈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放松训练室、运动室、心理软件测试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主要承接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拓展训练、私人心理顾问等各种心理服务,以“专职社工全天候服务,心理专家定期坐诊”模式为社矫对象开展心理辅导、解决心理困惑,实现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局地共建”的泽州特色心理服务新模式,
心理咨询师不定期开展走访、座谈及心理筛查活动,针对社区矫正开展工作人员心理健康讲座及团体辅导,提高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服务能力;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服务活动,为全县社区矫正对象搭建一个高品质的互动交流、成长发展、健康生活、服务社会的高标准心理矫治服务平台。
“2”——建立“线上+线下”2个心理矫治阵地的双融合模式。
用活线下服务阵地。县社区矫正中心以及各司法所建成功能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共17个,覆盖率100%,以社区矫正中心为主阵地,依托司法所,辐射所有社区矫正对象,配备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坐班为社矫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面对面分析社矫对象的心理特点和潜在的心理困扰,研究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矫正方案,有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点亮心灯,树立改过自新、回归社会、融入家庭的信心。近年来,全县组织社矫对象心理辅导服务816人次,取得了精准化矫治、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效果。
用好线上服务阵地。2018年,我县首次引入“互联网 ”社区矫正管理新模式,每年投资十余万元研发试点“心岸”APP在线教育平台,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教育学习、公益活动、定位监管、心理健康咨询、社会适应帮扶等多种智能化模块。心岸平台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心理评测项目,
心理咨询室在线为其进行在线评估及建议,内容涵盖首次测评、期中评测、解矫评测、心理服务、婚姻家庭、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困难帮扶等方面,有文字、漫画、音频、电子书等多种形式,社矫对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登录手机APP,便可进行自助式心理课堂的学习,从而拓宽心理矫治渠道。今年我县又作为全省智慧矫正试点建设单位之一,投资开发了心理矫治智慧平台,把心理健康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认知和技术,构建集心理测评、人格特征测评、职业测评、智能预警、心理咨询(疏导)、危机干预、社会适应性评估等7大功能于一体的分析应用系统,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自助式”心理测评。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自助心理测评系统进行简单的自助测验和在线咨询,测验后可自动生成报告,导出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后可以评估预测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再犯罪风险以及社会适应性,这种心理测评可作为下步对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日常监管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心理矫治智慧平台共进行各类心理测评356人次,检出中、高风险人群1人,通过一对一个体心理辅导,很好地化解了重点人群的不安定因素,帮助高风险人群顺利接受社区矫正,提升心理矫治可及性。
“3”——将心理矫治贯穿一二三类管理3个阶段。
按照《山西省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分类管理的相关规定,分类施策实施相应教育矫正方案,将社区矫正对象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管理三个不同监管级别。泽州县社区矫正中心创新建立心理咨询全程跟踪社区矫正服务体系,将风险评估纳入对社区矫正对象评估体系中,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教育矫正方案,咨询师根据不同管理类别的监管措施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法、家庭治疗法、说理法、感化法、精神分析等方法改善不同阶段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和偏差认知。一是在入矫初期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把上好“入矫第一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对经过心理测评后筛选出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让刚入矫的的社矫对象能迅速转变角色,调节精神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自觉接受监督管理;二是在矫正中期对社矫对象进行进一步追踪,通过定期回访、个别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针对性地做出个性化的心理矫治方案,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矛盾,持续进行心理矫治;三是对预解除人员进行心理重建,摆脱心理困扰,使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4”——主要抓好4种形式的心理矫治服务。
一是依托VR警示教育基地形成“五步式”入矫教育机制。今年7月份,VR体验的全新融入后,我们依托VR警示教育基地,对每一位新入矫的社矫对象形成首次报到一入
矫宣告一心理测评一VR体验—观后谈话的“五步式”入矫教育机制,助力社矫对象真正踏好入矫“第一步”,使其在入矫的第一天就接受了一次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育,不仅突破了警示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达到了“心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教育目的,有效提升了社矫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依托县局一月一主题特色教育主线奋力开展“修心矫心教育”。县社区矫正中心组织全县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每月不少于两次的集中主题教育,切实加强社矫对象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社矫对象的爱国意识、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改过自新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各司法所也能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开展个性化活动或自创活动。例如:晋庙铺司法所结合本乡镇创建“国学小镇”的特色,将国学融入到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大东沟司法所以全面加强法治意识培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的,深入开展“棋”修心教育活动,利用自己发明的环面围棋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授课,通过围棋感悟法理,运用围棋修心养德,构建出本所“修心矫心教育”自创模式,不断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依托心理矫治智慧平台抓好心理分类矫治教育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从心出发”
的原则,实现了线上宣传教育、普遍测评,线下个案跟踪、重点介入的有机结合,对社区矫正对象“因人而异”制定矫正工作方案,“对症下药”开展心理矫治,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对一般风险等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咨询需要的进行心理疏导,对较高风险等级的建立心理矫正档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个案矫治,以此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筑牢社区矫正工作“心理防线”,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
四是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个案落实保密原则,开展个别化心理矫治。泽州县心理咨询师协会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入驻县社区矫正中心,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制订贯穿全年的心理矫正实施方案,落实保密原则进行小组心理辅导,实施追踪且常态化监测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状况。治愈即力量,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打开“心”墙,走出心理阴影带来新希望,也为社区矫正插上了人文的翅膀。(冷童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